首頁 >

高齡新知

20201001 城市規劃新亮點!結合高齡社區之青銀共融公園構想

陳鼎尹 專案經理/中正高齡

方興未艾的「爺爺奶奶遊樂場」

全齡與青銀共融的概念已是高齡社會下城市規劃不可忽略的重點,國外國內皆積極推動「爺爺奶奶遊樂場」公共建設-高齡公園。例如芬蘭赫爾辛基Nayttelijantie高齡公園(Senior Park)以青銀共融作為主軸、引入Lappset公司製造的共融式遊具,希望透過訓練高齡者適應日常生活之運動,例如專門鍛練手臂力量的器具,使高齡者活得健康長壽。[註2]在台灣,新北市長侯友宜2019年提出於2年打造28座「全齡共融」樂齡公園的政策目標,將「老少共樂、全齡友善」作為公園設計的重點項目。

[註2]中和區錦和公園後於2020年3月完成全齡化整建,硬體方面增加相關高齡友善設計及4項由Nayttelijantie高齡公園引進之體健設施,可予成人及高齡者訓練上肢肌力、手眼協調、平衡感及核心肌群。其中樂齡大轉輪裝有可移動小球,用手轉動球可改善肘部和肩膀的活動能力;起伏的平衡木則可訓練上下坡平衡感。軟體方面除在告示板宣導下載「新北市動健康」App以利導入相關使用知識,衛生局亦培訓種子運動指導員及志工,透過12週動健康促進課程讓指導員帶領長者善用公園體健器材。[註3]以「全齡共融」公園為主軸重建翻新之桃園龜山區著名景點中正公園亦已於2020年5月開放試用,透過導入適齡之遊憩及體健設施、大型共融遊戲場域,成為不同年齡層皆能舒適遊憩之空間。

不只是公園,更是與高齡社區結合的公園綠地系統青銀共融公園不僅僅是追求高齡友善或樂齡的全齡化公設,從公園綠地系統的角度出發,可以是形成連結人、自然、空間與社群的城市規劃,同時滿足高齡社會與多目標用途需求。根據營建署《公園綠地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之匯整,公園綠地系統是「一種兼具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以回復自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開放空間網絡」,並依據不同構成元素而有五大系統分類:棲地生態系統、社區生活場域、水資源網絡、人本綠色交通廊道、低碳綠能系統。[註1]因此,高齡人口比例較高之區域、社區,或鄰近全齡宅、養生村之公園綠地系統規劃,則可以以「社區生活場域」作為架構,「青銀共融」、「全齡」、「樂齡」之概念作為設計主軸。空間規劃應包含休閒遊憩(體健及遊樂設施)、廣場、景觀設施與園圃。除了一般性的無障礙與高齡友善設施(例如扶手),可以引入前揭之體健設施、遊樂設施,廣場則可以滿足活動、公共集會以及其他需求(如防災);景觀與園圃不僅可以與在地特色融合,園圃可規劃可食性地景、有機植栽,透過與社區營造、養生村之配合,可以推動有益於高齡者的園藝輔療、綠色照護相關規劃。換言之,公園不僅是青銀共樂共融的場所,更可以因為社區參與與軟體的建置發展更多的可能。

期待一個有高齡公園的「嘉」筆者所在之嘉義縣為全國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縣市與長照政策重點區域,例如2020年8月嘉義縣已取得衛福部核定於六腳、新港及竹崎鄉等長照住宿資源不足地區設立住宿長照機構之補助。[註4]而在推動長照機構相關計畫之同時,若周邊都市計畫、公設保留地規劃能以青銀共融公園構想進行規劃,一方面具有高齡相關政策推廣之亮點,同時亦可以與社會福利特定區之長照園區、養生村等城市規劃整合獲得相得益彰更大的效益。由於嘉義縣有運動、藝術、親水、森林等主題公園,尚無青銀共融或高齡公園,筆者認為有關單位可進一步思考。


延伸閱讀

1.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公園綠地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台北:營建署,2010年)。
2.王峻昌,〈侯友宜「安居樂業」考察行 訪芬蘭高齡公園共融遊具設計,《新頭殼newtalk》,2019年7月11日,〈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9-07-11/271559〉。
3.江婉儀,〈中和錦和公園 新增4體健設施〉,《聯合報》,2020年3月21日,〈https://udn.com/news/story/7323/4433389〉。
4.魯永明,〈超高齡嘉義縣 長照資源不足3鄉鎮獲補助布建長照機構〉,《聯合報》,2020年8月26,〈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631/4811389〉。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公園綠地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台北:營建署,2010年)。

回列表頁